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» 男性健康

中医“肾-骨系统”的理论概述

2024-06-10 16:57:23 点击数:

《黄帝内经》中将肾与骨的关系精辟概括为“肾主骨”,且对其论述的内容异常丰富涉及生理、病理、防治,为中医药防治肾-骨疾病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。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云:“女子七岁,肾气盛,齿更发长...太冲脉衰少,天癸竭,地道不通,故形坏而无子也。”“丈夫八岁,肾气实,发长齿更.八,肾气盛.三八,肾气平均,筋骨劲强,真七,肾气平均,故真牙生而长极;四七,筋骨坚,发长极,身体盛壮.七七,任脉虚牙生而长极;四八,筋骨隆盛,肌肉满壮;五八,肾气衰,发齿…八八,肾脏衰形体皆极,则齿发去。”这是对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及其骨骼发育、退化、衰老过程的最早认设解释了肾与骨之间的生理病理关系。《素问·灵兰秘典论》说:“肾者,作强之官,伎巧出焉。,”《素问·五脏生成》云:“䝨之合骨也。”《素问·六节藏象论》云:“肾主骨,生髓”“肾者,主蛰,封藏之本,精之处也,。其华在发,其充在骨”。表示肾藏精、主骨、生髓是肾的生理功能的具体表现,肾与骨之间存在特殊功能联系。

命之根;骨为藏髓之器,受髓之充、血所养、精而生。而精、髓、血同类,均为肾精所化生有“肾主身之骨髓”(《素问·痿论》),又有“肾藏精,精生髓”。肾主五脏之精,为生《中西汇通医经精义》中卷曰:“骨内有髓,骨者髓所生.肾藏精,精生髓,故骨者,肾之所合也。”说明骨骼的生长、发育、代谢均不赖于肾精滋养和肾气的推动。肾所藏之精可以化生骨髓,{髓藏于骨腔之内,滋养骨骼,肾青充足则骨髓生化有源,骨骼坚固有力。故人体肾精充足,则髓足骨坚、筋强有力。

“肾主骨”理论的成熟阶段在元末明清时期,表现在两方面:

(1)元末医家杨清叟根据“肾主骨”的理论,结合自己的体会,认为骨痈疽的根源是肾虚,提出了“肾实则骨有生气”的论点(《外科集验方·服药通变方》),具体阐明了肾与!在生理、病理上的密切关系,这是《黄帝内经》“肾主骨”理论实践检验后的再总结。

(2)明清“命门学说”大盛,影响到骨伤科领域,表现在医家开始重视补肾与治伤的夫系,正如薛己谓“筋骨作痛,肝肾之气伤也”(《正体类要·主治大法》)。薛己用补肾法伤在实践中取得了重大成功。明清基础理论的发展,繁荣了这一时期伤骨科的学术争鸣,而“肾实则骨有生气”的学术观点进一步被推崇成为明清时期论治骨痹的理论依据。如温补学派的代表医家张介宾在论治痹证时指出“阳非有余,真阴不足”。王肯堂在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中对于颈项强痛病因病机的认识:“人多有挫闪,及久坐失枕而致,颈项不可转移者,由肾不能生肝,肝虚无以养筋,故机关不利。”张璐在《张氏医通·诸痛门》中论膝痛记载:“膝者,筋之府,无有不因肝肾虚者,虚者风寒湿气袭之。”《卫生宝鉴》云:“老年腰膝久痛,牵引少腹两足,不堪步履,奇经之脉,隶于肝肾为多。”以上诸家的论述都强调了肝肾虚弱是骨痹发生的内在原因。

中医理论对肾与骨的关系论述充分说明了骨的生理病理受肾所调控,肾之精气的盛衰决定骨的强弱。

其它热点资讯

接待时间:周二到周日 8:00-15:30(中午不休息)
咨询微信:fudanjz
网站内容申明:上海市人类精子库 您是到访的第1000232位用户!
上海市人类精子库,上海捐精,复旦人类精子库,上海市人类精子库